当前位置:

湘阴多少事 都在关注中

来源:湘阴新闻网 编辑:李栋 2011-11-24 16:37:37
时刻新闻
—分享—

  湘阴,是一块饱经风霜的土地,更是一块激情创业的土地。

  一批曾经担任市级领导的老同志4月1日来湘阴考察,他们曾是湘阴发展的决策者、参与者,今天仍是湘阴发展的关心者、支持者。加快湘阴发展是他们一直以来的共同夙愿。看到湘阴近些年的巨变,他们惊叹不已,也由衷地感到欣慰。在湘阴考察后,这些老领导还踊跃发言,或接受本刊记者专访,谈湘阴的成就、湘阴的历程、湘阴的得失,同时,他们谈如何进一步发现湘阴的优势,挖掘湘阴的潜力,寻找湘阴的起跳点。他们的真知灼见,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启迪了我们的思路。现将部分湘阴籍老领导和曾在湘阴担任过主职的老领导的讲话和采访时的感受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刘泗元 (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

  刘泗元,1944年出生,是我县新泉镇人,也是从我县走上正厅级领导岗位的一名女干部。1970年她担任县委常委,后来调岳阳地区工作,任地(市)委常委、地区(市)妇联主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主任等职。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这次回到家乡,她感慨地说,离开湘阴整整40年,回来过很多次,作为湘阴人,这一次是我受教育最深、震动最大、最为激动的一次。湘阴的领导班子这几年做了很多得力的工作,一是发展思路好。既从湘阴实际出发,又准确把握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要求,具有建设性、长远性等特点。同时又抓住了滨湖示范区建设的机遇,为湘阴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科学布局好。“一核、两带、三港、四区、五基地”的发展布局非常合理,注重长远,没有造成资源和资金浪费。三是招商引资项目好。引进了远大、中联重科等一批省内知名企业项目,引进的项目不仅规模大而且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如建华管桩项目,经济效益和税收回报都很高。四是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服务好。湘阴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吸引企业投资落户和外地群众前来购房定居的重要原因。

  刘泗元还说,湘阴县要充分吸取一些地方的经验教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保护好湘阴的水资源。尤其在芙蓉路(湘阴段)工程建设中要规划设计好两旁的绿化、亮化工程和沿线居民建房,避免重复建设,将芙蓉路(湘阴段)建设成一条特色鲜明的旅游长廊。

 

  刘新煌 (市政法委原书记,曾任湘阴县委书记)

  76岁的刘新煌依然精神矍铄。

  此次来湘阴,他特地带来了他的新作《世界级智慧人物左宗棠》。他说,我是来交作业的。去年受书记县长之托,为2012纪念左宗棠诞辰200周年写一篇文章。为此,他春节期间几乎没有休息。

  “看经济腾飞前程似锦,想人文建设底蕴幽深。”他作了一联,概括此次湘阴之行的的感受。

  刘新煌,1983—1984年任湘阴县委书记。

  “当时我们考虑最多的是粮食问题。工作重点也是农业。”刘老介绍。1984年我县遇上低温阴雨天气,对农民育秧造成严重影响,县里紧急投入300万元购买地膜,送到农户手中,从那时起湘阴开始推广地膜育秧,也打下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基础。

  刘老介绍,渔业生产是湘阴的强项,20世纪50年代,湘阴国有渔场就有好几家,鹤龙湖渔场很有名气。1984年,鹤龙湖鱼场开始养螃蟹,第二年就开始受益,当时主要销往上海,20元一斤。现在鹤龙湖螃蟹已是全省闻名,要好好打响这一品牌。

  “湘阴近年来发展不错,对接长沙思路明确,采取市场运作模式,对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实现双惠双赢。大企业都想引进,但像中联、远大这样的大项目都纷纷落户湘阴,说明湘阴很有吸引力。要好好总结里面的原因。”

  “我想,最主要的是领导决心和群众心愿达到了高度统一。”刘老说,“希望湘阴的干部群众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乘势而上。”

 

  胡德明 (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胡德明,出生我县城西镇王家坝村,1957 年应征入伍,在广西、云南边陲整整工作了30年,1987年转业到岳阳,担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9年退休。

  胡德明全然不像一位73岁的老人,他身材魁梧,精神矍铄,对家乡倾注了浓浓的关爱之情。他告诉记者,1996年和1998年特大洪水袭击湘阴时,他一直在湘阴指挥督战。他跑遍了湘阴所有的堤垸,对每一个险工险段都比较了解。在1996年白水江板桥抢险战斗中,他与干部官兵一道,扛沙袋,跳下河水打桩堵口,确保了湘阴县城的安全。

  谈到湘阴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胡德明显得十分高兴。他说,湘阴与长沙对接,道路拉通,经济加速,远大、中联重科等大型企业纷纷进驻湘阴。这些催人奋进,是客观的“变”。湘阴现任领导班子,顺应湘阴发展需要,科学规划,大胆创新,打造“湘阴速度”,这是主观的“变”。胡德明对我县经济发展充满信心,他预计不到三、五年时间,湘阴财政收入一定能赶超汨罗。

 

  汪德辉 (市政府原副巡视员)

  汪德辉,我县南湖洲镇人。1959 — 1965年任湘阴县组织部干事,1966年任汨罗团县委书记,1971年任华容县县长,1989年任岳阳县委书记,1993年任岳阳市政府副巡视员。

  汪德辉说起在湘阴工作的6个年头,印象最深的要属1962年。那年,县直机关全体干部为湘阴发展添砖加瓦,每个周未参加义务劳动,挑土担堤修筑南门口至八甲宝塔路段。“那个时候我们年纪轻,意气风发,信心百倍,不怕苦不怕累,干起活来浑身是劲!”话说当年,汪德辉侃侃而谈,言语间满是激动与快乐。他告诉记者,当时湘阴没有大工业支撑,交通不便,各种因素制约其发展。 而现在的湘阴印象,他用了一句话概括: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和所有从湘阴走出去的人一样,家乡一草一木的变化都能触动他们心底的那根思乡之弦。此番又回故里,他看到曾经工作过生活过的地方已大变样,深有感触。他说:“湘阴的变化主要是学习长沙、对接长沙,已出现‘长湘互动、区域互动、城乡互动’的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开创了新局面。”他对县委、县政府提出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经济发展思路大为赞赏,认为只有抓大项目才能实现大批劳动力的转移、大企业的培育、高科技人才和技术的引进、规模工业的高效益和湘阴人民幸福指数的不断提升。看到湘阴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汪德辉非常自豪,“希望湘阴的明天越来越美好。” {Ky:PAGE}

  葛送培 (市政府原副市长,正厅级巡视员)

  葛送培,我县东塘镇人。湖南财经学院毕业,曾在岳阳市委组织部工作,后任岳阳县县长、市工商局局长、汨罗市委书记、岳阳市副市长,正厅级巡视员。

  作为岳阳主管财税工作多年的副市长,葛送培看重的是县里汇报材料里的各项经济数据。

  “昨天在汨罗考察,我发言说汨罗应该有危机感,今天在湘阴找到了注脚。”葛送培说,“我可以预言,2至3年,湘阴经济必然走在全市的前列。”

  汇报材料显示,今年一季度湘阴实现财政收入1.61亿元,同比增长48%。而一季度企业开工都没完全开足马力。据葛送培分析,一季度财政收入增幅一般在20%左右,不超过25%。这样速度下去,湘阴今年财政收入有可能达到8个亿。

  “2010年,汨罗财政收入11亿,湘阴4.3亿。今年汨罗估计15个亿,湘阴8个亿。按照湘阴发展态势和经济增长速度,只要湘阴干群稳打稳扎,3年内位居全市前列完全有可能。”葛送培对此充满信心。

  “三年后我们可以验证这个预言。”他笑着说。

 

  张介玉 (市政府原副巡视员,曾任湘阴县委书记)

  “先湘阴之忧而忧,后湘阴之乐而乐。”4月1日,采访张介玉时,他第一句话就化用了范仲淹的名句。

  “通过今天考察,发现湘阴发展确实是高起点、大手笔,速度惊人。”张介玉表示。

  张介玉,华容人。1989年起任湘阴县代县长、县长,1992年起任湘阴县委书记,在湘阴工作6年。后任市检察院检察长,市政府副巡视员。

  90年代初,湘阴正处于农业结构调整初期。传统的种养业农业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湘阴县委县政府开始新的探索,鼓励一部分农民利用自己的资金、技术优势,发展农业加工企业。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帮扶。

  “湘阴的藠头、茶叶、食用油产业基本上就是那个时期形成的。”张介玉介绍,乡镇企业发展当时也达到高峰。

  199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来洞庭湖区视察农业工作。汇报会地点在常德。湘阴作为岳阳市典型向朱副总理汇报。朱镕基问:“湘阴的财政收入和农业结构调整情况怎样?”张介玉回答了湘阴的基本情况和做法。朱镕基听后连说:“不错,不错,不错!”

  谈及湘阴未来的发展,张介玉说,湘阴与其他县区相比有着不可比拟的交通区位优势,目前来势最好,发展的希望也最大。随着芙蓉大道北拓到湘阴,湘阴必然会成为长株潭区域一方新热土。

 

  李正南 (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李正南,1931年出生于我县长康镇联和村。1949年9月参加工作。曾任县教育科副科长、西林乡党委书记、县工交科科长、工业局局长等职。1959调入湘潭地区工作。1964年任岳阳地区工业局副局长。1988年任岳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曾任省七届人大代表。

  面对记者,李正南一脸兴奋地说:“湘阴抢抓了滨湖示范区建设的机遇,启动芙蓉大道建设等重点工程,迎来又一轮快速发展的春天!”

  李正南是我县第一任工交科长。当时湘阴人外出只能靠一日两班的轮船,或步行40多公里到白水乘火车。1957年他带领湘阴人民修建湘阴—白水的简易公路,这是湘阴历史上第一条通往外面的公路,全长30多公里,破解了当时的出行难题。

  “投资13.8亿元,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这是我们当时想也不敢想的。”这位湘阴公路建设的老兵一脸激动,挥动着芙蓉大道的简介。他对我县大手笔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作法大为赞赏,认为修建这条路体现了湘阴人民的气魄、胆识和远见。

  他还是我县第一任工业局局长,1958年在他主持下引进了第一台蒸汽机,并在漕溪港兴办了农业机械厂、纸厂、工程机械厂、棉织厂、机瓦厂等一大批国有、集体企业,见证了湘阴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一个地区发展离不开工业的振兴。湘阴发展后劲足!”这位老工业领头人翻看着中国(湖南)轻工产业园的简介感慨不已。该园是全国轻工产业调整振兴的第一个创新示范产业园区。计划五年内引进企业300家,预计年产值1000亿元以上,目前已有29家企业签约入园。

  当了解到轻工产业园严把环保关、实施招商选资时,李正南备感欣慰。“祝愿家乡越来越好。”道别时,他还托记者送上祝福。

 

  程胜恩 (市政协原副主席,曾任湘阴县委副书记)

  市委组织的这次活动,使我们这些老同志深受启发、深受教育、深受鼓舞。从汨罗进入湘阴,一路上我们边看边议,十分热闹。看到湘阴如今的变化,不禁感叹,湘阴这几年真是日新月异,大动作、大手笔、大项目,内心十分激动。在我们讨论的时候,自力同志和作凤同志来到车上,我跟他们说:“自力更生,高举旗帜朝前闯;作凤展翅,奋发图强创新篇”。大家都说这是副好对联。

  到1966年2月,湘阴分为湘阴、汨罗两县,3月份,岳阳地委调程胜恩到湘阴担任县委副书记一职,程胜恩感慨地说,我在湘阴工作的时候,是党和国家最困难、最动荡的时期,是湘阴人民保护、鼓舞了我,我对湘阴和湘阴人民充满了感情。看了湘阴的发展变化,城市整洁、亮化、绿化工程非常到位。借用毛主席的一句诗来形容现在的湘阴是再好不过: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今天走到左宗棠广场的时候,我们不禁感慨,感觉这是一个像样的城市。湘阴这几年变化翻天覆地,后劲十足。湘阴照这个形势发展下去,后劲是了不得的。湘阴为什么这几年发展这么快,我想湘阴有个非常明确的思路就是“对接长沙”,湘阴今后一定会成为长株潭经济辐射的战略之重和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新区。湘阴要重视发展港口物流经济,加快开发漕溪港,充分发挥湘江黄金水道优势。我坚信,在本届湘阴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下,团结拼搏、稳扎稳打,今后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来源:湘阴新闻网

编辑:李栋

阅读下一篇

返回湘阴新闻网首页